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浅析掌握真正的品类管理

admin 2014-7-28 19:26 1057人围观 商品管理

  品类管理,作为现代零售业的一门经营技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国际上主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早期国际通行标准的基础上,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甚至还开发了更有针对性的,适合自己企业的流程和标准。可以说,品类管理重塑了整个现代零售行业。
  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MI)在一九九五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品类管理》行业报告。一九九八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深圳组织了第一次行业学 习 班,从美国请来了宝洁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专家,给国内零售企业培训品类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看上去,我们的起步只比美国晚了那么三、五年;可检视结果,我们今天跟国际上优秀零售企业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国内零售企业的品类管理实践,大多在初级阶段就开始原地打转,止步不前。直到今天,能够在品类管理的讲台上说得头头是道的,消费品供应商仍占主流。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问题出在哪儿?
  曾有美国专家总结了二十条“实施品类管理的一般障碍”,第一条是“高层管理干部没有对品类管理真诚投入”。
  前段时间,我曾试着在部分企业老板中做了个粗略的调查,问这些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对品类管理的理解,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用80/20法则对商品进行删减”。这让我禁不住感叹:我们离品类管理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其实,仅仅靠逻辑推理,就很容易揭示“简单运用80/20法则删减商品”的错误。比如说,一个标准超市有30,000个单品,品种太多,导致库存周转过慢,占压资金,陈列无序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认定“压缩单品数量对经营有益”,就用这个“80/20法则”删掉80%的商品,剩下6,000个单品。统计科学告诉我们,这剩下的6000个单品之间,依然会存在80/20的分布。再删80%,剩1,200个,往复下去,可以做到只剩一个单品。在实践中,这是不可能被顾客接受的。
  品类管理的基本要点之一是品类角色。在一个零售门店中,商品如同舞台上的演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美国食品营销协会的定义,所有品类分为四种角色,分别是目标性,常规性,季节/偶然性,和便利性。每一个角色都从不同的角度回应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综合性经营指标。零售商需要不断地对商品表现做评估,看看它们是否扮演好了角色,并根据市场竞争形势和消费者的变化,做出淘汰旧商品和引进新商品的决策。恰如我们不能因为一出戏太长,就简单地把出场率低的演员戏份删除一样,“80/20法则”也不能直接用来作为商品管理的原则。
  真正的品类管理,需要企业“高层管理干部的真诚投入”,而且一定是“一把手工程”。这个投入包括人员、资金等经营资源,同时还需要时间。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美国食品营销协会的品类管理专家画了两条路线图,从企业开始学习品类管理,到全面实施,每一个都需要二十四个月的时间。
  只有真诚投入,才有可能收获企业对品类管理的真正掌握。
  (本文来源/文/张智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微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来自: 张智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