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昔日商超巨头,卜蜂莲花西安最后一家店关闭

linda采编 2025-1-17 10:44 278人围观 超市

在零售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行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老牌外资超市卜蜂莲花近日宣布关闭其在西安的最后一家门店,此举标志着该品牌全面退出西安市场,同时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01

撤离西安市场

1月15日,卜蜂莲花超市在西安的最后一家门店——凯德广场店正式停止营业,标志着该品牌全面退出西安市场。

昔日商超巨头,卜蜂莲花西安最后一家店关闭

图来源:悦西安。

早在1月8日,位于西安御锦路上的卜蜂莲花凯德广场店贴出公告,称卜蜂莲花御锦城凯德店超市因为业务调整,于2025年1月15日停止营业。

对于积分和预付费卡的处理,公告提醒顾客需尽快至门店完成积分兑换,预付费卡则可登录莲花GO APP进行线上选购。

1月14日晚,《华商报大风财经》记者致电卜蜂莲花凯德店了解到,该店是目前卜蜂莲花超市在西安市场的最后一家门店,1月15日是超市最后一天营业。

该店闭店似乎早有预兆,早在2024年12月初,就有网友反馈,“该店已货架空空”。

昔日商超巨头,卜蜂莲花西安最后一家店关闭


昔日商超巨头,卜蜂莲花西安最后一家店关闭


卜蜂莲花在西安的撤退并非突然。2024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就在不断缩减。根据CCFA数据显示,卜蜂莲花在2023年的门店总数已缩减至119个,相较于2022年的142个,减少了23家。

在西安,继2024年3月31日唐延路店停业后,凤城八路新天地店、长和国际店与长缨路店也相继暂停营业‌。此番随着凯德店的闭店,卜蜂莲花在西安的门店全部关闭。

此外,卜蜂莲花在其他城市的门店也面临关闭。2024年3月31日,卜蜂莲花在河南郑州的最后一家门店停业;4月16日,山东青岛的卜蜂莲花辽阳西路店发布闭店通知;6月29日,广东揭阳的卜蜂莲花揭阳榕城店也宣布闭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指出,卜蜂莲花的关店现象反映了大卖场业态的衰退趋势。他解释说,消费行为的变化和线上购物的分流导致大卖场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商品陈旧、价格较高也是被消费者抛弃的原因之一。

昔日商超巨头,卜蜂莲花西安最后一家店关闭


02
积极探索转型新方向

面对西安市场的撤退,卜蜂莲花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积极寻求转型和升级的新路径。

卜蜂莲花(原称“易初莲花”)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超市品牌,隶属于正大集团。该品牌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开设了其在国内的首家门店,标志着它正式踏入中国市场。

此前,卜蜂莲花曾名为“易初莲花”,这一名称源自正大集团的创始人谢易初。2007年起,全国各地的易初莲花超市陆续更名为“卜蜂莲花”。2010年,卜蜂莲花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巅峰时期门店数量曾超过152家‌‌。

随着消费场景的深刻转变,卜蜂莲花这种“大卖场模式”逐渐被市场抛弃。2012年到2018年期间,卜蜂莲花仅在2017年实现了盈利,其余的时候都是亏损,卜蜂莲花股票亦于2019年退市。

在经历困境的同时,卜蜂莲花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和升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例如在汕头和长沙等地,卜蜂莲花进行了门店调改升级,重新调整卖场布局、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品质。

2024年11月18日,汕头卜蜂莲花金平中旅店经过一个月有余的时间调改,重新开业,相关媒体报道,开业三天便吸引超12万市民关注,其中消费客流达4万人,累计营业额近300万元,较调改前提升六倍。湖南卜蜂莲花第二家调改店——凯德壹中心店经过51天调改,于2024年11月8日开业,销售额显著提升。

此外,卜蜂莲花北京通州店于2024年12月24日正式动工改造,预计2025年5月份回归,该店则将转型为综合性社区Mall,定位为“家门口的美食地标”。改造后将引入星巴克、霸王茶姬、肯德基等知名品牌,涵盖餐饮、儿童娱乐、电影等多种业态,旨在打造“邻里生活空间”与“家门口的美食地标”。

同时,卜蜂莲花还和美团合作,布局24小时快送仓,以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据了解,其开设的数个闪电仓“24小时快送超市”均已实现盈利,这也坚定了卜蜂莲花未来继续拓展该业务的信心。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在零售市场洗牌的大背景下,传统超市企业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在软服务、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

通过门店调改、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品质以及探索新业务模式等方式,卜蜂莲花正在逐步找回其在零售市场的地位。这表明,在当前零售行业环境下,虽然大卖场模式已过时,但通过不断的调改和创新,企业仍然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最后,

近年来,中国超市行业的整体收缩趋势明显,卜蜂莲花的战略调整只是这一行业变革的缩影‌。

根据CCFA发布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规模从9792亿元下降至8680亿元,门店总数也从2.6万家减少至2.38万家‌‌。然而,这一行业的整体收缩并不意味着其成长空间受限。相反,新模式的加入正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全国各地市场,新旧业态正在加速分化。消费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着业态的变革,这也倒逼商超从业者在服务、产品和品牌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

以西安市场为例,商超领域的升级和调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永辉超市作为其中的代表,通过自主调改并学习“胖东来模式”,成功实现了门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的显著增长。2024年8月31日,永辉超市全国首家自主调改的西安中贸广场店正式投入运营,首日销售额即达到151.43万元,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调改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尼尔森IQ发布的《2025中国零售渠道演变趋势》报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经济周期以及技术发展的变化,中国线下零售渠道正加速向“小型化、生鲜化、折扣化”方向演进。

这一趋势反映了传统商超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回归“零售商”的本质,努力提升商品力,关闭低效门店,并聚焦优势市场,以实现内生性发展‌。

‌关闭低效门店,聚焦优势市场,对企业而言是提升经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商超企业需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来自: 职业零售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