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达利食品(03799.HK)发布公告称,达利食品创办人许世辉全资持有的融世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融世国际”),拟收购达利食品约96.11%股份,交易完成后,达利食品将从港交所退市。 达利食品自6月21日起停牌,6月28日复牌,复牌首日其股价大幅高开,收涨28.68%报3.50港元/股,市值达479.3亿港元。 创始人拟溢价收购 达利食品计划退市 根据公告显示,达利食品及要约人融世国际联合公布,2023年6月27日,融世国际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建议透过计划安排方式拟私有化达利食品,建议撤销达利食品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受托人股份将不属于计划股份的一部分,亦不会被注销。要约人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96.11%,受托人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3.89%。待计划生效后,达利食品将按照上市规则的规定向联交所申请撤销股份。 至于私有化原因,公告中称,由于达利食品的股价低迷,成交量有限,不符合达利食品在业内的地位,无法向市场传达其真实价值;其次,达利食品股价低迷,对其在客户、雇员、投资者间的声誉以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公告中提到,股份价格表现不理想已经对达利食品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融世国际认为,维持上市地位从融资角度而言意义有限,但仍会产生维持上市成本。待建议实施后,达利食品将自联交所退市,该安排有利于节省与合规及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 此外,私有化之后,达利食品在推进必要业务转型时将会更加灵活。达利食品在公告中表示,“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本公司一直非常关注其股份价格表现以维系其在业务伙伴中的声誉,因而对本公司寻求其他机遇或实施长远策略造成限制。要约人认为,若建议成功实施,本集团作为私人企业可得到更大灵活性,以作出更加注重推进必要业务转型的战略决策……或寻求作为上市公司不太可行的其他商机,而毋须受限于监管限制及合规责任,毋须过度关注短期市场反应及股价波动”。 达利食品于2015年11月20日登陆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5.25港元,融资86.46亿港元,其股价曾在2018年1月30日冲高到6.86港元,此后开始波动回落。今年以来其股价依然震动下跌,过去半年,其股价最高点为2023年1月9日的3.76港元,而截至6月20日停牌,其股价下跌至2.72港元。在拟私有化公告发出后次日,即6月28日,达利食品开盘股价即直线拉升,涨幅达到31.98%,截至当日收盘报3.50港元,上涨28.67%。 净利连续两年下滑 据资料显示,达利食品是一家成立于1989年的食品饮料生产和销售公司,总部位于福建泉州。公司经营范围广泛,包括烘焙糕点、薯类膨化食品、饼干、功能性饮料、茶饮料、豆奶、短保面包等多个品类,旗下品牌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豆本豆、美倍辰、乐虎、和其正等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近年来,达利食品的业绩持续下滑,去年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滑。根据2021年财报,公司营收222.94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37.25亿元,同比降低3.2%。2022年财报更是显示,公司营收199.57亿元,同比下滑10.48%,净利润下滑29.90亿元,同比下滑19.73%。 据悉,达利食品的两大业务支柱板块收入都出现缩水,其中,休闲食品分部收入90.3亿元,同比下滑9.2%;即饮饮料分部收入51.23亿元,同比下滑22.3%。公司将这种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疫情导致消费场景缺失,销售收入减少。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达利食品旗下品牌的老化问题和产品缺乏差异化,以及零食行业的新品层出不穷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多样化,都对公司的各个品牌产生了冲击,使得多个业务板块的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除了营收的颓势带来公司盈利下挫之外,达利食品的行政开支和融资成本上升也是因素之一。2022年财报显示,达利食品的行政开支达7.48亿元,同比上涨19.0%,主要系股价奖励计划的实施,导致人工成本的上涨。 最后, 业绩不理想再加上股价的低迷,或许是达利食品想要私有化的原因。目前,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已经达到万亿规模,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2378亿元,休闲零食由快速增量市场转向微增市场。其分析师认为,休闲零食市场未来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型产品将替代守旧型产品。私有化之后是否能够完成蜕变,改变净利下滑的局势,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