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在上海爆发的这一轮疫情封锁将对中国的经济、商业和消费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英敏特《中国消费者月度追踪——四月》研究表明,即使在上海封锁的早期阶段,消费者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此外,在上海以外的地区,也已经观察到消费者的囤货行为和减少户外活动的意愿。根据英敏特之前的经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消费者信心还会持续下降。 对于处在本轮疫情中心的上海消费者来说,相比前两个月,有更多人(从 1% 激增到 14%)认为他们的财务状况在 3 月份变得更糟。[1] 声称“没有消费信心”的上海消费者也从上月的 4% 上升到 12%。在全国范围内,尽管消费者们尚未感受到较大的财务影响,但消费信心的下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上海附近地区(如江苏和浙江省)和广东省(如广州和湛江)。 年轻消费者(例如Z世代)和低收入者面临着更为紧张的财务状况,其消费信心的下降可能导致购买可自由支配产品意愿的下降,正如此前在 2020 年疫情初期观察到的那样。 随着浦东、浦西地区先后实行封闭,4月起上海进入了全域静态管理。封闭前夕,消费者积极囤购食品,买空了货架。根据英敏特消费者调研,速食食品(68%)和新鲜食品(64%)是最受欢迎的备货食品,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而言亦是如此。随着封锁期的延长,通过微信进行社区团购的使用量开始激增。同时,购物清单也从食品延伸到了其他品类。这可能会使消费者对冰箱、冰柜等家用储货设备的需求上涨。 封锁前夕,消费者积极囤货(上海地区) 由于担心奥密克戎病毒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的人们对参与户外活动也变得更加谨慎。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倾向于在未来三个月内避免外出娱乐活动,以尽量减少接触病毒的风险。 2022年3月,上海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从1.5(2月)上涨到2.2(3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月)。如果未来封锁延期,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供应链的中断也将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品市场产生广泛影响。英敏特在全球多个市场的经验表明,在价格上涨的时代,品牌需要更加关注价格之外的价值,以期说服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而不是被迫在质量上“妥协”。 疫情衍生出的消极影响带给了消费者一段困难的时光。对于企业和营销人员而言,品牌如何在困难期间和之后保持与消费者的紧密关联和同理心是一个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去应对一个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世界。消费者的短期反应通常更容易被捕捉到,因此敏捷的战略决策会成为品牌制胜的关键因素。同时,品牌也应该时刻关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将面临何种长远影响。在未来,英敏特将与您共同携手,持续关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助您做出更佳商业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