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渠道者,得天下! 就是这样一句快消人极度认可且看重市场命脉,引发了诸多投资人的疯狂砸钱,出现了无人零售、生鲜零售等诸多新终端,然而掌握了这些商机市场长期生存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刚刚,央视财经爆出上海一家生鲜电商“妙生活”一下关掉了所有的80门店,已经是大门落锁紧闭,空无一人。妙生活APP,页面也是显示网络异常,而后又出现不在配送范围内的提示。 80家门店为何无一幸免? 在上海的东宝兴妙生活门店,央视记者问及这家门店关店有多久了,附近商户表示有一个月左右,之前生意还是不错的。开店时间也仅开张了四五个月。据了解当时生鲜电商兴起时,妙生活门店从当时的50平米增到100平米品类从以水果为主扩展到全品类生鲜,包括水果、蔬菜、鲜肉、水产、牛奶、调味品等,SKU达到了800-1000个。门店也产生裂变效应在上海开了80家。 妙生活成立于2015年,随后拿到钟鼎创投A轮500万美金投资,获得今日资本B轮2亿融资等。不过,运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公司采取了社区开店、关掉商圈店、增加社区生鲜门店面积等举措。 但后期来看效果不理想,损耗居高不下,服务跟不上,加上竞争激烈,跟其他品牌相比劣势凸显,失去用户,妙生活最终经营不善。 创始人之一直面倒闭缘由 财经频道记者联系到妙生活创始人之一、CEO邹志俊对于关店一事表示,妙生活在上海经营了四年多时间,虽然他们在全国领先创立店仓一体的模式,但目前成本占到总价的30%到40%,而生鲜批发的毛利率却只有10%到20%,高额的成本让他这样的企业短期内很难盈利。 一方面扩张开店不挣钱,另一方面公司现金流紧张。虽然妙生活在2015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3000多万元和2亿元融资,但是最近三年资本大举进入,仅2018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融资高达120亿元。邹志俊预判资本狂热过后会变冷,于是在今年8月份果断决定陆续关店。 另外几位投资人考虑到大量的门店员工都是来自于农村,其实实际上就是说,他们日常都非常辛苦,我们不希望到时候真的是如果有拖欠他们的货款,拖欠他们的薪资,所以就说如果我们判断比较难,去保证未来现金流,我们就会尽快关店。 前员工道出关店实情? 事件一出,纳食在经济观察报获悉,他们接触妙生活前员工,证实了妙生活关店结清了员工的薪资以及货款,此前“合伙人制度”加盟时所缴的20万元也给予了退还。 谈及关店缘由时,该名员工表示企业步子迈大了,从做水果,又增加了蔬菜、肉、零食,到后期又开始做水产。但是水产对专业性的要求更强,刚开始门店的一线员工对水产完全没有概念,都是临时培训、现学现卖,这就导致门店的水产活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损耗加大。 采购价格和市场预估也是重大问题,该员工表示,在采购价格层面,门店去仓库拿货的价格甚至比个体户直接去供应链采购的价格都要高,虽然中间涉及加工厂抽成的成本,但是该价格对比来看,并不合理。这就导致毛利率低,租金较低的门店仅能维持收支平衡,租金高的门店亏损是必然。 再有公司根据市场预估提前进行生鲜采购,而后门店店长提交申请订单,但是每次实际送到店的货量却是其申请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比如我们全部门店加在一起订了500斤,但他采购采了800斤,他肯定会把多的全部压到门店。我们没有这个吞吐量,他就直接拖进来了,最后根本销不出去,损耗很高。” 该员工坦言,门店扩大面积,增加品类之后,配合相应的拓客促销方案,客流量以及订单确实增多了,但繁荣仅是表象,由于上述根源问题的存在,实际利润依然很低。 曾经该员工也想加入妙生活的合伙人制度,但当他进入这个团体内发现问题向上反馈后,却遇到推诿问题迟迟未解决后,选择了离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导致后来店长的选拔也变得随意,客户服务每况愈下,客户不断流失,最终导致今天这一局面的出现。 结语 国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亏平衡,88%亏损,70%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由此可见,看似暴利的市场,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去瓜分市场红利的,就连京东这样的巨头在新零售市场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值得其他新零售创业人士借鉴的是,妙生活的关店是为了及时止损,不拖欠员工工资,不辜负合伙人的信任,以及不拖欠供货商的货款! (来源:微信公众号“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