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卖场、超市业态经济运行分析

admin 2019-8-2 09:26 1035人围观 零售业态

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业信息中心对浦东新区范围内10个品牌的大卖场超市业态样本企业(共计31家样本监测点)进行销售数据统计。其中,包含国内品牌5个【华润万家乐购(4个门店)、大润发(2个门店)、农工商(2个门店)、文峰千家惠(1个门店)、世纪联华(1个门店)】,中法合资品牌2个【家福乐(8个门店)和欧尚(1个门店)】,中泰合资品牌1个【卜蜂莲花(6个门店)】,中美合资品牌1个【沃尔玛(5个门店)】和中德合资品牌1个【麦德龙(1个门店)】。

一、上半年大卖场超市业态销售情况分析

1、大卖场、超市业态上半年销售超30亿元、同比下降约2%

从总体经营方面来看,该业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27亿元、同比降幅2.35%。其中,1月份销售收入8.49亿元、同比增幅26.48%、月环比增幅63.28%,2月份销售收入5.51亿元、同比降幅13.94%、月环比降幅35.12%,3月份销售收入4.38亿元、同比降幅8.33%、月环比降幅20.49%,4月份销售收入4.02亿元、同比降幅11.52%、月环比降幅8.22%,5月份销售收入4.49亿元、同比降幅4.97%、月环比增幅11.92%,6月份销售收入4.38亿元、同比降幅9.91%、月环比降幅2.72%;

从该业态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销售收入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8.49亿元,销售收入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4月份的4.0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26.48%,销售收入增长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2月份的-13.94%。

2、实体商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相应举措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今年2-6月份大卖场超市业态的销售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营业区域转型租赁区域

不少大卖场将原来的自主营业区域搞起了租赁经营。大量招收驻场商户提供餐饮、娱乐、院线、药妆、眼镜、金银珠宝、服饰箱包、各类家电(含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及维修等方面的服务,使得大卖场的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年轻化,更好的实现了引流效应。但是,这部分租赁收入并未计入大卖场的销售业绩。

2)O2O式微、实体卖场仍持续受到网购冲击

不少卖场的信息负责人坦言,相较于“双11”和“双12”的深入人心和风靡全球,实体卖场缺少属于自己的节日。虽然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店庆或者内购会,但是无法抱团形成规模。这样的单打独斗已经难以引起电商巨头的重视。

对比之下显而易见,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京东6.18电商节”、“苏宁易购8.18全民发烧节”、“亚马逊8.19店庆节”、“唯品会12.8周年庆”、“聚美优品3.1周年庆”和“国美4.18周年庆”都乘势而上,搞得线下店家几乎每个月都如临大敌。“人家搞促销,我们就要跟着来搞感恩回馈,说的好听是线上线下齐互动,其实就是夹缝中求生存,为了客流、现金流而生存。”被动搞促销,业绩和人气都无法保证。

电商乘着网络媒体的东风已经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而不少实体卖场为了控制成本,缩减免费班车、停印促销广告的比比皆是,连原有的信息获取优势也面临生存的危机。

3)实体卖场没有随着消费者的变化而做出积极的改变

一是消费年龄层次的变化。老年群体主要是在工作日期间到实体卖场消费,这类消费群体的特点是精准消费。比如,品类上以采购每日餐饮所需的生鲜商品为主、货比三家为的是物美价廉、数量上都比较少(除非遇到大促会提升购买量)、为了搭乘免费班车通常留店时间较短、这类客户的客单价难以提高;中年群体主要是在休息日期间到实体卖场消费,这类消费群体的特点是品质消费。比如,品类上以采购生活所需的快消商品为主、对品质的敏感程度普遍超越价格、采购数量较大、留店时间随机性很强、这类客户的客单价涵盖范围广、可提升程度高;青年群体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张,可是这部分消费群体主要使用移动消费,送货上门、包邮、全天候购物、社交消费和几乎无限制的商品陈列直击这类新兴消费者的所有痛点。综上所述,当年龄层次发生变化,中年消费群体向老年群体演进,而青年群体无法转化为实体商家的主力军时,客单价一降再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消费时点的变化。以往17-21点是实体商家看重的黄金购物时段,而如今的网络商户可以全天候进行业务推广,尤其是“整点秒杀”可以迅速集合一大批消费者,消费节奏被电商牢牢把握。不少大卖场通过丰富消费内容、扩大租赁面积等手段,延长消费者的留店时间进而达到提升消费力度的目的,但是随着免费班车的路线、频次和搭乘结构的不断调整(主要以减少来降低运营成本),距离卖场较远的消费者将优先考虑到时间。

三是消费方式的变化。从以前的提袋消费快速过渡到掌上消费、家中等待。除了生鲜、易腐易烂以及客单价极高的贵重商品之外,在商品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送货上门的消费体验毫无疑问是优于提袋消费的;而对商品不满意也由快递上门收取返还给电商,消费体验度被电商牢牢掌控。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的快速推广和普及,这促使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用极短的时间完成浏览、下单、支付以及分享促销信息等一系列动作,免除了等待收银、货品不足等方面的苦恼。而近在手边的消费渠道更有利于电商企业做强做大。

四是消费平台的改变。以浦东新区为例,从事卖场超市的实体商家品牌有数十个之多,哪个品牌在搞店庆、哪个品牌在做立减、哪个品牌近期没有优惠活动、哪个品牌的商品出现了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资讯是零散的、传播渠道很有限、存在着很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而从事电商的平台大家只需要记住头部的2-3家即可,打开手机APP或者电商网站迎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活动,随着浏览商品的积累,电商的精准投放也开始发挥作用。这些资讯都是第一时间的、传播渠道更加单一但是强度极高。消费者无需再像以前那样成为几家甚至是十几家品牌的会员,就能拥有同等甚至更高力度的活动优惠。

五是消费维权的变化。以前消费者在实体店家如果买到诸如过期变质、阴阳价、质量存在缺陷的商品,需要在所属品牌的售后进行检测提出维权申请,或是前往工商局、质监局或者卫生部门进行投诉维权,时效性极低、维权效果较差;随着关于电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原有法律将电商领域纳入监管,网络购物在维权上实行电子化,效率提升、接口统一,方便消费者及时向社会公开爆料、寻求援助和相关维权的动作。

4)实体商店面对网购冲击的应对解决之策

面对多家电商巨头持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不断提高正品率,自建物流渠道、持续填补重大节庆物流环节空白等举措,各大卖场纷纷表示要拿出办法更好地利用实体店铺“体验式消费”这一优势资源。

一是将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大力缩短顾客在结算、开车进出场等环节的等待时间;

二是深挖潜力、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既能通过此举增加收入,也可以方便大宗购物的消费者;

三是通过仔细梳理场内资源,定期将热销商品、爆款商品轮换到人流量较大的位置,抓取消费者的“眼球经济”;

四是对卖场的坪效进行精确计算,拿出一部分经营面积对外租赁,提供亲子、培训、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充实老百姓的消费行程、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

五是不少品牌的大卖场、超市也开始转换观念、积极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合资布局“互联网+”产业、创造“O2O”新模式,争取短期内迎头赶上、从争夺变成共享这块蛋糕。通过上述举措,不难看出各家大型卖场超市都在尽可能多地榨取实体店铺的商业价值、提升坪效指标、持续优化消费体验,也在布局或者调整电商策略,积极实现转型升级、配合国家政策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

二、上半年该业态各板块销售情况分析

1、食品板块累计实现销售业绩超14亿元、同比下降约4%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食品板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26亿元、同比降幅4.46%,总体运行趋于稳定。其中,1月份销售收入4.35亿元、同比增幅31.59%、月环比增幅87.85%,2月份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降幅33.89%、月环比降幅50.59%,3月份销售收入1.98亿元、同比降幅7.05%、月环比降幅8.08%,4月份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降幅8.36%、月环比降幅6.32%,5月份销售收入1.97亿元、同比降幅5.17%、月环比增幅6.18%,6月份销售收入1.97亿元、同比降幅8.48%、月环比增幅0.04%;从该板块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销售收入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4.35亿元,销售收入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4月份的1.85亿元;销售额增长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31.59%,销售额增长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2月份的-33.89%。

今年上半年除1月份实现大幅增长外,2-6月份销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主要归因于:

一是电商平台的各种秒杀、入驻品牌大促和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更好地诠释了消费体验度;

二是除了满额包邮和送货上门这些外,网络消费对商品品类的支持程度也远超实体店铺。从实体店铺的“我有啥,你就得买啥”最多上百种商品的限制型消费,到网络电商的“你知道的我都有,你不知道的我推送给你”的过亿种商品无限货柜型消费,实体店铺想要追赶也已显得步履蹒跚、力不从心;

三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雨雪光顾申城共计24天、超过27℃的天气共计34天,这对广大消费者前往卖场超市消费带来很大的不便。

2、生鲜板块累计实现销售业绩超9亿元、同比下降约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生鲜板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12亿元、同比降幅0.76%,总体运行呈现出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大幅下挫的运行态势。其中,1月份销售收入2.21亿元、同比增幅17.91%、月环比增幅39.43%,2月份销售收入1.59亿元、同比降幅6.03%、月环比降幅27.82%,3月份销售收入1.38亿元、同比降幅0.19%、月环比降幅13.52%,4月份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降幅6.91%、月环比降幅7.04%,5月份销售收入1.38亿元、同比降幅3.29%、月环比增幅7.09%,6月份销售收入1.27亿元、同比降幅11.08%、月环比降幅7.81%;从该板块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销售收入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2月份的2.21亿元,销售收入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6月份的1.27亿元,销售收入增长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17.91%、销售收入增长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6月份的-11.08%。

今年上半年该板块的销售业绩出现持续下滑的行情走势。主要归因于:

一是今年较往年来说恶劣天气的数量大幅减少,使得大型卖场的冷链和储备的优势不够凸显;

二是蔬果的价格持续走高导致消费依赖度逐步下挫、养生理念的时兴和高企的猪肉价格使得肉类销售不温不火。冬春季节里,持续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使得消费者对牛羊猪肉、鸡鸭等禽类以及水产类的消费依赖度仅仅持续了两个月;只有处在节庆期间,消费者对蔬菜、水果等生鲜商品依赖度才出现有增无减的情况;

三是节庆效应凸显但持续性严重下滑。在春节、清明和五一等传统节日助推下,生鲜商品的消费能够保持供销两旺的势态运行,但是今年持续走高的水果价格也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对商户的销售难度提升不言而喻。

3、非食板块累计实现销售业绩近8亿元、同比降幅不足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食板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88亿元、同比降幅0.42%,总体运行表现为1-2月份受春节大幅助推外,其他月份大幅下滑的低位运行态势。

其中,1月份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幅25.99%、月环比增幅50.98%,2月份销售收入1.76亿元、同比增幅20.18%、月环比降幅8.55%,3月份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降幅19.38%、月环比降幅42.01%,4月份销售收入0.88亿元、同比降幅22.67%、月环比降幅13.46%,5月份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降幅6.56%、月环比增幅30.91%,6月份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降幅10.97%、月环比降幅1.35%,从该板块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销售收入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1.92亿元,销售收入最低谷出现在2019年4月份的0.88亿元;销售收入增长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月份的25.99%、销售收入增长最低谷出现在2018年7月份的-24.41%。

今年上半年非食板块的销售业绩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归因于:

一是各大电商网站对商品的覆盖程度远超实体店铺的支持程度,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要比信箱广告更有效率;

二是各大网购平台的人造购物节对传统实体店经营持续造成冲击,实体店的促销活动大多是一年前就定好的,响应速度无法与电商抗衡,即使近年来不少卖场超市也举办了类似对抗电商节的活动,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三是近年来不少卖场超市都在对免费搭乘的班车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以此来大幅减少运营成本,但是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部分消费者对于购买大件商品带来抵触情绪转而投向电商怀抱;四是不少卖场超市将坪效比较低的非食销售区域要么改造后对外招租,这部分租金收入也并未计入。

(来源/商务预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来自: 零售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