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入驻美团外卖以后,北京商报记者获悉,7-11北京近日已正式入驻饿了么平台,进一步扩大线上外卖商品覆盖范围。 在线上渠道迟迟未有行动的7-11北京终于在近两年开始逐步开放外卖服务,与罗森、全家对比来看相对谨慎。伴随全渠道成为行业趋势,7-11北京表示也希望从接入外卖平台开始在电子商务方面积极探索。 据7-11北京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与去年相比,7-11北京在外卖平台上的订单量增长达120%。目前,7-11北京在外卖平台销售的商品大约有1000多种,社区场景门店的外卖订单通常更多,外卖商品以大容量饮料、好炖等鲜食为主。 对于面积相对较小、客流量较大的便利店业态来说,之所以迟迟未接入外卖平台,背后不乏对外卖订单会影响门店服务和效率的担忧。对此,7-11北京回应北京商报记者,7-11北京的店铺会根据高峰期进行人员安排,一般是店长负责关注订单,接到订单后有专人负责取货结账。如有特殊情况也是由这个专人与顾客打电话联系,外卖订单目前来看还不会影响到店顾客的购物体验。 无论是罗森与本地零售商探索多样合作形式,还是全家推出的花样营销和付费会员模式,对比来看,7-11在国内的创新似乎很少。对于无人便利店、新零售等概念以及自助结账、电商等新尝试,7-11似乎还兴趣不大。7-11北京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7-11北京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日配鲜食类商品的开发上。7-11国内董事长内田慎治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直言,现在大家都强调的新零售实际上主要是从“服务”角度出发。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国内零售业的“服务”无疑发展很快、很先进,比如外卖配送、移动支付等,在“服务”方面已经很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在商品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消费者进入便利店所购买的并不是服务,而是商品,有价值、有品质的商品仍然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尽管便利店企业已经纷纷接入外卖平台,试水线上,但是线上渠道仍然只是线下门店的辅助。零售业专家张陈勇认为,由于便利店的商品太少,它的商品结构只能满足一些急需的、便利性的需求,很难满足家庭日常的消费需求,从包装规格、SKU丰富度、定价逻辑等各方面考虑,它的线上笔单价(指每笔订单的平均交易额)都不会太高。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说,入局外卖更多的是基于增加补充渠道、覆盖更多消费者的考虑,而非成为盈利增长的重点。 (来源/北京商报 王晓然 徐天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