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实体商业正面临模式大变革,转型途中,行路艰难。大商成都地区集团(下称“大商成都”)的困局,实为商界缩影,业界亦心有戚戚焉。 大商之“伤”,则尤为典型。多路信源显示,相比眼前的欠租风波,拉长供应商账期、以物抵债、高管流散等才是该公司时下遭遇的立体窘境。 作为国内第一大综合零售集团的大商系,历经成都市场近10年苦修,何以至此?面对供应商催款大商成都对此仍暂时保持沉默。 内伤:高管出走,骨干离散,离职潮重击大商 从“虎”啸中原到陷入困顿,大商成都究竟发生了什么? “诸如大商这种大鳄级的零售霸主,如不是自己出错,仅靠宏观环境与外部竞争变化,短期内很难撼其根基。”大商的一位同城竞争对手如此分析。 业内人士称,自去年以来,大商成都人力资源的持续失血,让本就处于行业逆势中的大商成都日趋不利。就在近期,新一波离职潮涌现,波及副总裁、总裁助理、发展部高管等多名骨干成员。至此,大商成都的副总职务的高管近乎全部更替。 大商成都高层人事持续余震,亦让其诸多利益相关方陷入困惑。 不过,相比高层变动,大商成都中低层管理干部的流失,数量更多。大商成都一内部人士举例,今年春节前后,公司实行了全面降薪、集团中枢裁员分流。与此同时,各门店管理岗空缺率也在加速增长,两股人才外流已经在经营领域形成负面传导:“班长突击升连长”、“工兵突然变炮兵”等诸多人事领域的非常规手段时有上演。 这一说法,与省内一商业顾问公司负责人的说法相吻合。该人士称,近半年,大商系离职的门店管理层为其源源不断输送了人才。 观察:战术失当,战略失准,大势骤变,如何救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乎所有受访对象对大商成都今日之境遇都给出此类评价。这其中,对宏观环境应对的失策,对区域战略“调校”的失准,对关联者利益处置的失当,恐都无法回避。 观察人士称,对商业大环境判断的总体失准,是众多零售大鳄近年的群体性表现,尤其是在“逆势扩张”的路径选择和力度拿捏上。在这方面,即便是沃尔玛、万达、丹尼斯等全球、全国或区域零售巨头,都感受到“逆势加码”带来的重重压力。 大商成都更是如此。一段时间以来,即便是国内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实体零售全行业入冬,大商集团依旧在四川二三线市场密集布局,其结果是那些市场根基不稳的新店先后暴露风险,进而向全体系形成负面传导。2016年大商成都震惊全国商界的管理团队更换,与区域业绩下滑不无关系。 摆在大商成都新高管团队面前的,不仅有兴利除弊、恢复士气、人才止血的重任,更有“扭亏转赢”的远大预期。但是,新团队所注入的正统国企“大商文化”,却无法与大商成都既有的文化传承迅速兼容,更难与广泛的利益交集方形成共识与共振。 比如,其零供关系、政企关系、消费者关系等层面,经常出现种种摩擦和不适,并持续诱发各种不“接地气”的事件:拖欠房租、拉长账期、门店削权……这些事件折射出新团队对企业在区域市场当下环境中的真实境遇判断失准。 对大商成都团队而言,更险恶的考验,远不止这些战术层面的纠结,摧枯拉朽的行业巨变才是横亘在所有零售巨头门前的大山。 最新数据显示,在百货业发展整体放缓的局面下,曾领跑行业的大商股份、重庆百货、杭州解百等区域百货巨头已难以延续增长,营收、净利大幅下跌。消费渠道多元、新型商业层出不穷,没落的“二房东”零售模式甚至整个百货业前景愈发暗淡。 当下,当电商对实体零售持续持续蚕食,单纯靠卖货、无主题化的百货店,能走的路已是越来越窄了。 而如何重新吸引消费者“重返”门店,则是一切困惑的核心和破题方向,好在“大商们”手上还掌握着供应商资源,好在他们的品牌信誉尚有余温。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文来源/天涯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