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NOVO百货大融城店,部分品牌专柜已经撤场。 一度以“买手制、自营模式”引以为傲的NOVO百货,即将全面撤离重庆。 昨日,记者独家获悉,继2013年解放碑商圈国贸店关门停业,2015年万州万达店撤场之后,NOVO百货位于我市最后一家门店——观音桥商圈大融城店也将于本月25日完成撤场工作。至此,于2011年正式登陆重庆市场的NOVO百货全面退出。 现场:仅经营两年多就撤场 “本打算去NOVO百货大融城店买鞋、衣服,却发现好多品牌已经撤场了。”2016春节期间,商报记者就接到了不少读者的爆料。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观音桥商圈的大融城内看到,尽管春节长假已结束,但这里依然人头攒动。 不过,位于大融城1F里面的NOVO百货却是另一番景象:除了NBA、RED等少数品牌照常营业外,其余大部分品牌专柜早已搬空。 “去年12月的时候,我们就接到来自大融城方面的调整通知,要求本月25日前撤场。”NOVO百货大融城店内一运动品牌负责人向商报记者透露,不过,至于为什么撤场,并未收到具体的原因说明。 据了解,作为大融城购物中心主力店的NOVO百货,占地面积接近3500平方米,于2013年9月开业。开业之初拥有40个品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品牌为重庆独家品牌。 回应:与集团总部战略调整相关 NOVO百货大融城店位于“西部第一商圈”观音桥。该商圈日均人流量超过35万人次,日均商品销售额超过1.6亿元。而以NOVO百货主打潮流服饰,以买手制、自营等经营手法的特点来看,观音桥商圈是其发展的理想之地。 “撤场,是我们和NOVO方面协商后的决定。”昨日,大融城方面相关负责人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从大融城本身发展而言,我们觉得NOVO还做得不够好。”上述大融城负责人透露,NOVO百货撤出之后留出的位置,将继续打造零售品牌业态,“目前,调整后的招商已经完成,预计今年5、6月份将全新亮相。” 此前负责重庆市场的NOVO百货相关负责人也证实,NOVO百货大融城店确已撤场,“目前,NOVO百货在西南区已经没有项目了,我也已经离职了。”不过,无论是上述原NOVO百货重庆市场负责人,还是随后接受商报记者采访的NOVO百货官网方面,均透露了一点:此次撤场,或与集团总部方面的战略调整息息相关。 据了解,NOVO百货母公司为香港NOVO时尚零售集团(以下简称“NOVO集团”),隶属于香港Toppy国际集团,Toppy集团由方氏家族于1973年在香港创立,经营成衣制造,为亚洲最大成衣制造公司之一。 分析:是“买手制”还是“二房东”? 记者梳理发现,近三年时间,NOVO百货在国内市场关店频繁:2013年NOVO百货重庆国贸中心店停业、2014年NOVO百货广州正佳广场店撤店、2015年NOVO百货重庆万州万达店、武汉国际广场店也悄然撤退。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底,NOVO百货方面就曾宣布,将全面采取收缩策略。以2013年11月关门停业的NOVO百货解放碑国贸店为例,其开业三年多时间的亏损就达上千万元,且一直未能盈利。 “买手制”、“自营”一度是NOVO百货引以为傲的特色,也是过去其能在竞争激烈的百货零售业获得生存空间的法宝。国内不少的零售业人士也在呼喊:买手制也是传统百货积极转型的一个方向。 然而,近几年,伴随NOVO百货频繁的撤场、关店,买手制这条转型之路能否走通却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贴着‘买手制’、‘自营’的标签,但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NOVO百货走的却是‘二房东’模式,即租用场地,再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商铺租给商户的老路。”昨日,我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货零售业人士直言,由于没有自己的物业,在商场租金每年上涨的背景下,对于开在购物中心内的NOVO这类百货而言,其对于租金的承受能力极其有限。 行业:2015年零售业频现“关店潮” NOVO百货的关店还不是个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5年的中国百货零售业,“关店潮”再合适不过。 其中,万达百货于2015年中旬宣布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在接连关店风波后,于去年初关闭了仅剩的天津门店;美国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在关店后决然退出中国市场……归结原因:百货零售业业绩大幅下滑。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2015年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也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连续第四年下降;从2015年12月单月来看,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同比下降4.2%,增速低于上年同月4.6个百分点。 纵深:百货业要用特色吸引顾客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的传统百货老板们还在觉得奇怪:曾经辉煌的日子咋这么快就一去不返?他们还在把原因归结于经济大环境不好、电商冲击等外界因素。”昨日,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就坦言,最核心的原因却是百货企业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快速的满足用户需求,更没有快节奏的跟上市场的变化。 李运杨分析,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经营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的百货店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联姻电商、推O2O模式、提高自营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变革的迫切。正当不少百货企业从多方面入手开始了“自救”旅程时,却猛然发现不知从何下手。 “很多企业未经过缜密的分析和调研,就盲目实施新项目,结果并未给运营带来起色,转型与变革仍困难重重。”李运杨直言。 李运杨表示,由于联营模式的长期存在,百货商店在自营商品的经营能力上已经严重退化,加之转型也没有标杆,于是,在视投入产出比为生命线的传统零售行业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没有看清方向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轻易去改变,宁愿“温水煮青蛙”,“归根结底,百货业的核心问题仍是自身并没有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没有足够的特色,对消费者就自然不具备吸引力。” (本文来源/重庆商报 记者/刘渝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