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店潮”一波胜似一波,已经席卷了整个连锁零售、百货行业。 由于亏损严重,万达百货于去年中旬宣布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在接连关店风波后于去年初关闭了仅剩的天津门店;沉迷于价格战的北京华堂在北京一年连关4家门店;美国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在关店后彻底退出中国零售市场。 与之相呼应的是不久前,超市第一巨头沃尔玛宣布,经过对全球约1.16万家门店的全面评估,决定将关闭269家门店,包括美国的小型业态和没有达到盈利预期的其他业态门店,以集中资源更好地发展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等主力业态。 沃尔玛关店潮起 沃尔玛关店的原因自然是业绩下滑。关闭的269家店面占沃尔玛总店面数量的2.32%,这么多店面都出现了经营业绩下降,亏损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沃尔玛董事会主席兼CEO道格·麦克米伦曾表示,现在比以前更加需要审视我们的商业布局,坚决关闭那些必须要关闭的商场。据统计,由于这次关闭的多为小型门店,受到影响的营业面积和销售额仅占全球总数的1%。 道格·麦克米伦表示此轮关店行动意味着沃尔玛2011年开始推行的小型便利店战略的终结,重心重回大型超市。由于业务增长缓慢与利润下降,过去一年沃尔玛股价下跌29%,新财年盈利预计下降6%至12%,其削减成本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麦克米伦向投资者表示考虑关闭更多门店,但并不意味着沃尔玛将停止业务扩张,今年沃尔玛计划在美国本土新开50-60家大型超市以及85-95家社区店,7到10家山姆俱乐部。而在美国之外,沃尔玛计划开设200到240家门店。 据了解,由于美国市场销售跟不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步伐,沃尔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该公司也在为线上服务投入更多资金。2015年10月,沃尔玛宣布全年利润将下滑高达12%。这一预期推动沃尔玛股价在过去12个月里大跌29%。 家乐福同病相怜 实际上,家乐福1月15日公布了其第四季度业绩,受益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业绩增长,家乐福连续4年收获增长,但中国市场却不容乐观。而据公开数据显示,家乐福中国区的销售额确实持续下滑。根据财报显示,在2015年第四季度,家乐福中国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 除了裁员,家乐福近年来也加快了关店的步伐。家乐福CEO表示,通过升级欧洲门店以及增加线上购物提货点,家乐福业绩有望继续增长。在中国市场,家乐福的关店潮也在继续。而这也是近两年,家乐福陆续关闭了昆山、合肥、嘉兴、南通、萧山、宁波、佛山、绍兴、长春、焦作、大连、西安、杭州等城市部分店铺又一新举动。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度家乐福中国区关了8家门店,2015年家乐福在华关闭门店18家。广州地区也在去年最后一天关闭了营业10年的家乐福广州金沙店。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家乐福在华门店总数为235家。而在2013年年底,家乐福中国区门店已达236家。 2015年,家乐福在中国进行了比过去20年还要多的变革动作。2015年3月开始,家乐福集中了采购权,重组为6个采购中心,打算于2016年底之前在全国建立6个物流配送中心,同时上线电商业务。此外,家乐福还在中国尝试新业态,开出了便利店“家乐福Easy”,希望能从增长最具潜力的便利店细分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目前便利店数目为6家。 关店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面积不断增长,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高速上扬,但实际销售和消费的增长却不断下滑,是造成传统零售业呈现关店潮的原因。有关数据显示,沃尔玛此次关闭的门店大多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而计划中的门店规模化效应带来的运营效率和成本压缩会更为突出,预示着沃尔玛开始以具体和连贯的方式处理缺少收益的门店。沃尔玛需要更大力度的门店重组行动以缩小其关注重点,改善其销售和回报效率。 相关的资料显示,在此前沃尔玛的大型超级中心店从客流到同店销售额都出现增长的瓶颈期时,沃尔玛曾尝试快捷店。至此,沃尔玛的业态形式有四种,分别是沃尔玛大卖场购物中心、沃尔玛山姆店、便利店和快捷店。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便捷店并没有让沃尔玛业绩有直接的提升,甚至进一步冲击便利店和大卖场,最终不得不放弃。据统计,在此次沃尔玛全球即将关闭的269家门店中,快捷店占比近38%,约102家。而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沃尔玛将全部退出快捷店战略的第一步。 电商平台冲击几何 据了解,2015年8月,阿里入股苏宁,也就是说,阿里想借助苏宁覆盖全国的1600多个线下门店、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个加盟服务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乃至苏宁的线下配送安装服务体系,帮阿里从线上逐渐落地到线下。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与苏宁的战略合作,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从线上向线下渗透的过程,不如说是以苏宁为代表的线下连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勇敢探索。 业内人士指出,眼下消费互联网已经完成,用户已经逐步习惯并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而正是产业互联网的阶段,未来最具价值的公司一定是阿里、苏宁这样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实现“平台+场景+大数据”的一体化智慧商业。 有人分析,人口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90后相对80后下滑了将近30%的人口,这不仅使中国未来的潜在消费增长率有所降低,90后与80后等人群消费观念的不同,也使达芙妮、李宁、美邦等消费品面临艰难的调整。 所以直接地说,一方面是零售卖场和百货等销售的标准化产品物资过剩,另一方面随着二三线城市小型综合体的出现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场景和休闲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零售行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百货、商超们探索到的最靠谱的道路,可能就是向购物中心转型了。而这类地产的物业一般都比较旧,转型购物中心需要做餐饮娱乐等休闲体验类项目,但现在很多百货是没有这种业态所需的水电燃气等条件的,整体改造难,投入也巨大。另外,很多企业规模不够大,尤其对于自持物业的百货而言,租金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都是问题。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也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连续第4年下降,而且零售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11年-2014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分别为22.6%、10.8%、8.9%和0.4%,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未来传统零售行业的日子依旧艰难,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赵萍表示,外部经济环境没有明显转变的背景下,电商平台依靠O2O模式与部分有竞争力的传统零售商战略合作,给予大多数零售企业更大压力。 (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姜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