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购物中心都在去零售,增加体验式消费,这对万宁未来的扩张是否有影响? 今年的9月21日,徐涛晋升为万宁中国的行政总裁,成为公司万宁中国有史以来首个本土掌舵人。此前,在这个位置上坐过的均是清一色的外援高管。今年是万宁在中国的第十一个年头,长久以来,万宁一直强调“本土化”,而徐涛的履新,成为了这一策略落地的“标杆”。 那么,他上任后,万宁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和定位是否会发生变化?母公司收购永辉后,万宁又将与这位“战略合作伙伴”擦出怎样的火花?目前购物中心都在去零售,增加体验式消费,这对万宁未来的扩张是否有影响?就以上问题,南都记者在近日对徐涛进行了专访。 悄然转身 把健康放在美丽前面 万宁是CEPA框架下首批进入中国的港商。据徐涛介绍,目前万宁在中国已有200多家门店,覆盖30多个城市。“过去三年,万宁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连续三年,我们在店铺层次上都实现了正赢利。”虽然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仍未好转,电商冲击加剧,但上半年,万宁在其所关注的品类(护肤,美发护理,口腔护理,健康,婴儿)上,市场份额都在增加。 这可能得益于过去两三年中,万宁在定位上的及时转身。“美妆行业,由于毛利高,其竞争可以用拥挤来形容。但万宁却很早就发现,中国人越来越强调对健康的追求。”就在同行业用化妆品打头阵,不停跑马圈地的时候,万宁提出了“健康、美丽、乐活”的定位,在这一行业里,首次将“健康”放在了“美丽”前面。“我们考虑的是怎么由健康引领美丽,市场谁在这样玩?Nobody!”徐涛说,就在大家一窝蜂往美妆这个品类里拼杀时,万宁已经悄悄转身,去了另外一个平台。 据其透露,未来万宁除了继续强调对品类的精选,包括健康和护肤品类的互动及搭配外,还要打好基于体验的“服务”牌。“我们将持续提高我们的专业服务能力,给我们的消费者提供包括健康保健、美容护肤的知识分享与专业的消费建议。” 万宁借永辉拓展了“朋友圈” 母公司战略投资永辉后,万宁以“店中店”的形式进入永辉超市。这成为外界人眼中,双方合作的最大成果。 然而徐涛说:“大家总是把万宁和永辉的合作停留在开店上,这是误解,其实我们的合作是全方位的。”采购方面,目前不只是万宁,母公司牛奶国际层面上也已经开始与永辉对接了。而更多的,则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如跟当地政府的关系,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和互动上。”与永辉的合作,正是万宁本土化策略中重要的一点。徐涛表示,万宁主要看好永辉的聚客能力和对本土消费者的理解力上,“这些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如在本土关系上,万宁借助永辉,拓展了“朋友圈”,与本土同行实现了更健康合作。目前联华也向万宁敞开了怀抱,万宁正在考察联华的门店:“商业伙伴的资源一下子就拓展开了。”而京东入股永辉后,万宁也有机会和京东有更好的配合。 据徐涛介绍,目前万宁与永辉一起开了4家新店,到年底可能会达到6-7家,按计划明年会达到10家左右。“虽然永辉是万宁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我们在合作的进程上不会盲目激进,一定要确保实现双赢。” 调整选址策略应对购物中心去零售趋势 万宁母公司给万宁中国传递的信号是“扎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会变,扩张的资金也不成问题。”徐涛表示“明年几十家新店肯定是要开的。”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目前购物中心都在去零售。“这对整个零售业态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在人人都喊危机时,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机会。” 应对这种变化,万宁一方面在坚持品牌定位的同时会增加服务上的互动及数字化购物体验。另一方面,就是在门店的选址上做突破。 据徐涛介绍,从去年年初开始,在整个市场还没有意识到移动支付的魅力时,万宁就先行先试了。如今,不仅是支付宝和微信,连Q币和淘金币都能在万宁使用了。 而在门店拓展上,万宁会有策略性的调整:选择一些高端社区、或周围有很多居民的综合体里开店。“我们会强调本土的社区化概念,消费者来这里不只是购物,我们也不光是销售产品,更多的是服务和体验,包括一种生活态度。” 走进社区后,万宁的店铺面积可能会减小。“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思考。现在店铺平均面积在200到230平米,未来不排除会开低于200平米的门店。”徐涛表示,在整个门店的分类和选址上,未来会有更清晰的定义。不同类型的店铺,商品种类和服务都会有所区别。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伊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