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在港退市 是否回归A股引关注 在毫无征兆的背景下,占据京城35%市场份额的最大零售集团物美集团突然宣布退市消息,瞬间在零售界掀起巨浪。 10月20日晚,在港股上市的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计划私有化退市。作为京城第一家零售百货超市,自从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京城占据举足轻重的主要地位,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其突然宣布退市? 溢价90%退市 继国内零售巨头华润万家剥离华润创业变相私有化之后,京城零售巨头物美也突然宣布,将逐渐进入私有化进程。 10月20日晚,港股上市公司物美集团公告称,董事会2015年10月5日接获公司控股股东物美控股发出的通知,物美控股及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物美香港,拟根据收购守则就H股及内资股进行自愿有条件要约,倘落实,此举将导致物美退市。 资料显示,2003年11月底,物美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筹资5亿港元。当时物美集团是北京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是内地最早的以连锁方式经营超市的零售集团公司。 根据公告,此次要约涉及5.35亿股H股,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1.67%,按H股每股6.22港元计算,H股要约的最高价值为33.28亿港元;此次要约还涉及4383.92万股内资股,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41%,按内资股每股5.07元计算,内资股要约的最高价值为2.22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物美控股持有物美商业约55.03%的股份,以披露的要约价格计算,如果完成全部要约,物美控股和物美香港合计需要向其他股东支付约33.28亿港元和2.22亿元人民币。 在此之前,物美商业已于10月5日宣告停牌,停牌前收报于3.27港元,总市值仅为17.55亿港元(约14.4亿元人民币)。若按物美现金要约价为每股6.22港元计算,较收盘价溢价约90%。 物美不惜如此高溢价退市,原因是什么?在公告中,物美的解释称,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兼并等整合行动,使得公司有较多的灵活性及时做出投资决定,同时对股东投资回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其实,近两年在零售业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物美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物美相关财报显示,数据显示, 近年来,物美商业公司权益所有人应享有的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2015年上半年,尽管物美的营业额上升约11.4%,但股东应占溢利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约19.5%。 10月22日,物美超市董事长蒙进暹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公司退市确实在进行过程中,他还向记者证实,一方面港股市场对公司估值一直偏低,目前市盈率只有8倍多,融资力度也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是公司并购扩张受到牵制,最终决定私有化。 不过,一位长期关注零售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物美在遭遇港股低估值背景下,此次毅然决然退市,公司几乎没有好的再融资机会,在和同业公司对比之后,这些公司都有强烈的回归A股的愿望。 而此次物美股份从港股退市后,是否会将资产注入新华百货,曲线回归A股呢?10月22日,蒙进暹对记者表示不便透露。 困境主因 “物美之所以面临权益人利润缩减、公司估值过低的困境,其主要原因不是公司的问题,而是所处的行业问题,再加上物美此前收购的多家子公司,基本上都是商业,近两年零售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利润微薄和权益人利润减少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一位长期关注零售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记者统计物美近几年的资料发现,虽然近几年物美动作频繁,不时传来收购消息,但万变并没有离开本行。 资料显示,除此前相继吞下美廉美、新华百货、江苏时代超市和浙江供销超市等区域零售龙头外,2014年还以14亿元跨业态揽下百安居七成股权。 在此期间,物美商业还试图收购卜蜂莲花华东、华北地区零售业务,但双方经历多番的讨价还价后,最终还是因价格不合理而放弃合作。今年年初,物美还试图收购乐购大成东店和廊坊店,据最新的消息,目前双方正在接洽谈判过程中,很快就会有答案。 10月22日,记者也从物美相关人士处证实,未来物美资源整合的动作还在继续。物美的并购对象依然集中在零售领域,区域零售前三名将进入物美的考虑范围内。 巨头迎来集中调整期 事实上,物美私有化只是零售业深度调整的代表。 此前,通过合资的方式变相并购乐购的华润万家已经在上半年实现了零售板块的私有化。此后,华润集团为了整合旗下的零售板块,不但火速挂牌卖其持有的北京沃尔玛35%的股份,近期还发出声明称,将在2016年全部关闭2010年10月开始打造的、香港及内地时尚概念健与美零售连锁品牌——采活美妆连锁店。 外资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也动作不断。改革中的沃尔玛,为了应对持续下滑的业绩和净利润,计划通过薪酬改革以及提高用户体验,在电商上继续投入。 另一家外资巨头家乐福受业绩和利润双下滑的影响,几乎在同时启动了入华20年来最大规模的变革。作为此次变革的关键,家乐福将把在中国的24个CCU重新组建成华东、华北、东北、华西、华中和华南六大区采购中心。与六大采购中心相匹配的是,家乐福终于开始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了。 对此,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从近期多家零售巨头的动作来看,零售业将首次进入行业的集中深度调整期,这或许只是开始,近两年巨头们的改革动作或将更彻底一些。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