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自选商场友谊商店红火30年 广州百货零售业态引领消费方式转变 透过“第一”看广州 30多年前,广州人想买一件时髦的衬衫,起码要排个把小时的长龙。现在,掏出手机,动动指尖,就能在品牌百货的网上商城选好款式,再到实体店试穿提货。1981年4月12日,广州友谊商店开办了全国首家自选商场,对传统消费模式进行了一次大胆革新。这家自选商场红火30年,不但见证了广州的百货业从冰雪消融到繁荣腾飞的巨变,还悄悄地引领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 30多年前 新中国首个超级商场 率先向市民全面开放 广州的商场在中国的百货零售业发展中领衔了多个“第一”:友谊商店创办全国第一个自选商场,全国第一个营业面积超千平方米的超市是广百百货超市。广州还首创了联营专柜模式,奠定了如今巨无霸商场的运营模式。广州百货零售业的发展腾飞,正是广州商业经济升腾的羽翼,是广州市民经济能力提升与消费生活日趋多姿多彩的见证。 广州友谊商店开设于1959年,1980年,该店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向市民全面开放。1981年4月,广州友谊商店开设全国首家超级商场,营业面积约270平方米,摆放6排货架,从此彻底打开中国百货业的业态。 这一座超级商场在当年4月12日开张。当时,《广州日报》提前在4月11日的报纸头版刊登《我国第一个超级商场见闻》,报道商场开张消息。 在友谊商店自选商场开张短短半年内,广州几家商场都试办起自选商场。这股“自选”风还刮到了街头巷尾,士多店也采用了这种销售方式。后来在广州开张的连锁便利店,也得益于这种销售形式,业务迅速铺开。 “硬骨头” 开办全国首家超级商场,广州啃了不少“硬骨头”,首先就是超级商场的各种硬件——商品货架、手推车、收款机、打号机,甚至是收款的纸条和打号的油墨等,国内的工厂从未接触过,更勿论正式生产。友谊商店进口了一批货架和手推车作为样板,再请来佛山一家企业按样加工,逐步解决了硬件的难题。 “我们开业之后,商场日日爆满。一大早,门口就排满了人,大门一打开,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一位友谊商店的老员工回忆,业界看到这番蓬勃景象,纷纷尝试开办自选商场。“第一批开自选商场的商店,都是找佛山同一家厂制作货架、手推车。后来还形成了生产线和产业链。”这位老员工肯定地说,当时不仅是广州本地,连外地想办超市,也要到佛山来“偷师”。 “拆拆拆” “三四十年前,商品包装很简陋,买食品多数用油纸包。第一次进自选商场,每件商品都包装得花花绿绿的,忍不住去摸。”老广州陈先生是华侨子弟,因为这个身份,他手握“代用券”,拉上三两好友去凑热闹。陈先生忆述,那时人们的穿着简朴,几乎是清一色深蓝改良中山装。“最记得那时进去购物之前,要先去寄存提包。可以领一个塑料袋装货品。买东西回来之后,那个塑料袋珍藏了好些年。”陈先生称,直到数年之后,塑料袋才在其他商店普及。 一位友谊商店的老员工回忆,自选商场开业首天,场面相当混乱,“一包洗衣粉,也有人拆开看看;瓶装商品,几乎每瓶都被人拧开来闻闻看看;装衬衣的塑料袋,也被人一个个拆开。” “好巴闭” “以前,如果能进友谊商店当售货员,那就‘好巴闭’(好厉害)啦。”一直在自选商场工作的李女士,已经在友谊商店工作20多年,她回忆称,当时友谊商店挑选售货员,要求严格,必须是高中毕业,男女身高都有要求,仪表端庄。上岗之前,要接受40多天的封闭式培训。 “因为日常要与外宾接触,要熟练掌握英语、日语的日常对话。”李女士称,这40天岗前培训,可以说是“地狱式培训”,那时,从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已算了不起,但绝大多数没怎么接触外语,只能靠死记硬背。而到自选商场工作,还要学习检验货品、做报表、包装商品等多项技能。李女士回忆,友谊商店自选商场推出了为顾客包装商品的服务,起先并不很受青睐,数年之后,却在市场上成为风潮。 “代用券” 在上世纪80年代,逛自选商场购物并不像如今这么稀松平常,特别是友谊商店的自选商场,因为要使用“代用券”才能购物,市民想去购物还得“找关系”兑换代用券。除非遇上婚嫁入职等大事,否则都不会去友谊商店。“我结婚的时候,在友谊花了一千多元呢。”胡女士上世纪80年代中与出租车司机卢先生结为连理,其时,卢先生轻松月入过百,算是相当宽裕。当时,为筹备婚礼,花上千元是豪奢之举。胡女士回忆,那时,想找人兑换代用券并非易事,要存够办婚礼的代用券,几乎花了一年时间。 1994年,国家取消了代用券制度,“当时整个商场都是人,因为,过了这一晚,这些代用券就无效了。”在友谊商店自选商场的老员工李女士回忆。 百货业“十年之变” 80年代:学会“自选” 上世纪80年代,市民工资不高,购物的地方非常少。在友谊商店开办全国首家自选商场的同时,老字号永安公司正在拆建装修,新大新公司还叫着“中山五路百货商场”这个老名字,市民想在南方大厦买一件衬衫少说也要排个把小时长龙。那时候,销售员和顾客分隔在柜台内外的购物模式还未被打破。陡然敞开货架,任君选择,市民进入了自由选购的狂欢当中,却不太懂得保护任选的商品,提前拆装时有发生。 渐渐地,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经济逐步改善,购物的选择逐渐增多,人们也学会了自选的规矩。但那时更时髦的购物方式,似乎不是去自选商场,而是挤大巴到中英街背回几大袋的生活日杂品,去中英街购物,背宽大的红白蓝袋子是那个时代的“标配”。 90年代:联营专柜 广百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严盛华表示,随着经济腾飞和市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人们对于购物体验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于是,1995年广百百货率先大胆尝试联营专柜的销售模式。严盛华解释,商场的职能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推陈出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努力缩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令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更易于更快捷地得到满足。 联营专柜的模式推出没多久,就从广州走向了全国各地,如今,我们逛百货商店,看到各个品牌独立陈列、销售的模式,正是由联营专柜奠定的。 新千年:全能式商场 进入2000年后,“逛街的选择越来越多,丰俭由人。一家几口,有时会为了去哪里购物争辩起来。”市民林女士的说法反映了新的现实。新千年前后,除了原有大型商场,广州的老城区也有了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天河城百货、正佳广场等拔地而起。 如今的百货商店,不仅仅是简单的购物场所,顾客进来就能‘一站式’吃饭、会友,看电影,上课,开展商务活动等。 2010年之后,电商蓬勃发展,市民的消费习惯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广州老牌百货也随之开辟了线上商务,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展开“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营运模式,继续在国内百货业开拓新疆土。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谭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