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肆扩张的百丽,如今大批关店停不下来。随着Belle在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将军澳分店最后一天的营业结束,百丽旗下的这一旗舰品牌彻底退出了香港市场。 8月31日,百丽国际(1880.HK)的旗舰品牌Belle在将军澳的分店最后一天营业。这是Belle在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了。随着将军澳分店的结业,这一品牌彻底退出了香港市场。 Belle的Facebook页面显示其在香港共有7家分店。据《明报》报道,Belle在香港旺角朗豪坊、葵芳新都会商场和荃湾荃湾广场的3家分店于近期已陆续结业,尖沙嘴中港城分店早于半年前已转换成百丽旗下的另一自营品牌Millie's的门店,将军澳PopCorn商场的分店8月底结业,而剩下的铜锣湾骆克道与大埔新达广场分店则无法接通电话。 百丽发言人目前仍拒绝对此事做出回应。 这家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旗下除了同名旗舰品牌百丽(Belle),还有思加图(Staccato)、真美诗(Joy & Peace)、他她(Tata)、天美意(Teenmix)、森达(Senda)、百思图(Basto)等自营品牌,还代理了Bata、Clarks等国际品牌的在华销售。 从1992年投资200万港元成立的一间小厂,发展为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的上市公司,百丽有过无限风光的日子。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2000家。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出一家新店。 但到了2014年,百丽大肆扩张的步伐开始停滞了。2014年6-8月,百丽内地的门店净减少56家,这是百丽首次出现店铺数量负增长,平均不足两天就关一家门店。 日前,百丽公布了2015/16财年第一季度(2015年3-5月)的业绩报告,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也就是说,关店速度创纪录地达到了平均每半天就关闭一家店。 尽管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未透露港澳门店的数量变化,但根据公司此前的业绩公告,百丽在港澳市场一直在关店。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2月底,百丽集团在港澳净减少4间店铺。截至今年2月底,百丽在港澳共有158间自营店,占集团分店比重仅为1%,港澳收入亦仅占集团收入的2.9%,公告未单独披露Belle品牌分店数目。 关店停不下来主要是因为百丽核心的鞋类业务持续下滑。2015/16财年一季度,百丽的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了7.8%——这是百丽连续第5个季度录得鞋类业务的同店销售下滑了。去年,其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滑约4%,包括Belle在内的自有鞋类品牌收入仅增长1.5%。 百丽CEO盛百椒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样的势头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扭转,公司鞋类销售表现减弱主要因为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他预测,今年的鞋类利润将进一步下滑,同店销售倒退也将较去年加剧。星期六、达芙妮等同行的业绩同样惨淡。 今年以来,香港零售大环境的持续不景气也加速了百丽在香港市场的门店调整。据《明报》报道,香港鞋类及相关制品零售值几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年初至今跌2.7%,7月份跌幅扩大至7.9%。 但与此同时,百丽运动、服饰业务的同店销售却表现出色,去年的同店销售同比增长15%。因此,虽然卖鞋的收入仍占集团营收的过半比例,且毛利率比运动、服饰业务高,但后者对百丽而言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百丽集团的业务由鞋类业务及运动、服饰业务两大部分构成,运动、服饰业务以经销代理为主,包括一线运动品牌Nike、Adidas(销售占运动、服饰业务的90%),以及二线运动品牌PUMA、Converse和Mizuno等。 鞋子不好卖了,但幸好百丽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运动服经销商。不过考虑到实体店的渠道环境,在鞋店大批关闭的同时,运动、服饰业务也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扩张计划。 (本文来源/界面 作者/何丹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