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缩店、不再新增门店…… 近日,广州友谊、广百股份、永旺陆续公布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广州友谊、广百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分别下降17.80%、4.10%,永旺今年中期的公司控股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滑超四成。这并不是百货业第一次集体出现营收下滑,业内专家认为,在零售环境低迷、网购冲击之下,百货业短时间内很难走出低谷。而为扭转现状,百货公司纷纷通过发力金融、试水跨境电商等措施进行调整。 营收下滑逐渐成为常态 根据商业研究平台逸芮网的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国六成百货商场业绩处于下滑状态。记者发现,大约从2013年起,百货公司营收下滑逐渐成为常态。 广州友谊从2013年初至今,出现营收连续10个季度下滑。期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14.02亿元,同比减少1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下同)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减少13.78%。而在2014年,广州友谊营业总收入33.63亿元,同比下降17.83%,实现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降14.96%;2013年,其营收从上年的44.61亿元下降到40.92亿元,净利从3.82亿元减少到3.09亿元。 广百股份上半年营收37.75亿元,同比下降4.10%。在2014年,广百股份营收76.46亿元,同比减少1.48%。永旺虽然在今年上半年收益上升2.4%达到44.99亿港元,但公司控股股东应占溢利为4870万港元,同比下滑超四成。 广州友谊将营收下滑的原因归结于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高端消费增长乏力,新业态、新渠道竞争分流加剧,以及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等。此外,广州友谊方面还表示,正佳门店经营面积减半,也导致报告期内销售和利润减少。如剔除正佳店、佛山店的不可比因素,广州市内四家门店均实现销售同比基本持平或正增长。 上半年关店数比去年多逾一倍 广百股份财报指出,在销售额减少的同时,租金成本却在增加。上半年广百销售费用为46577.31万元,同比增加0.22%,主要原因就是门店租金增长。 业内专家指出,除了经济不景气,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外,我国百货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也是主因。目前我国百货行业多为本地化经营,如广百百货虽在广东门店数量最多,但在全国并未形成规模效应,王府井百货也是如此。“没有规模优势,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 实际上,百货业的关店潮已在上演。据联商网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百货业态共关闭25家门店。其中万达百货关闭10家,据称要关闭40家亏损严重的门店。在年初就透露将入驻正佳广场的玛莎百货也迟迟没动静,反而在上半年关闭了在中国15家门店中的5家。此外,天虹商场关闭3家,金鹰关闭2家,远东百货、阳光百货、百盛百货、华堂商场、津乐汇百货各关闭1家,总共关店数量较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百货公司希望通过减少门店数量来降低经营成本,以止损或提高利润。 纷纷开始尝试跨界转型 资深商业人士宋爱斌认为,在零售环境低迷、网购冲击之下,百货业短时间内很难走出低谷。面对业绩持续下滑,百货公司纷纷调整战略。其中,拓展金融业务、加码跨境电商、增强体验等成为转型新方向。 广州友谊去年发起收购广州越秀金控100%的股权,向“百货+金融”方向转型。财报指出,下半年将及早谋划、细化项目成功实施后上市公司整体转型为“百货+金融”双主业运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广百股份则出资3500万元参股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金融投资领域业务范围,希望借此机会介入新型消费金融平台,拓宽消费服务模式,促进主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今年5月中旬,广百旗下的广百荟·跨境购频道正式上线,并连开三家线下体验店。广州友谊也在财报中指出,下半年将把握广州加快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发展 “跨境电商”业态。 在增强体验方面,王府井将发展战略转向购物中心以及奥特莱斯业态,不再开发百货门店。万达集团在关闭百货门店的同时,宣布在2018年全面转型为服务型企业,万达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四大支柱产业。 (本文来源/新快报 记者/陈琳 实习生/谢晨希) |